【传统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项目简介】

装裱修复技艺自书画艺术诞生就已存在,有“三分画七分裱”“书画衣冠”之说,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有明确史料记载,至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承。

古书画修复技术的传播仍旧沿袭传统上的师徒口耳相传,南北派系分明及师傅间互相保密等,致使古书画修复技术跟不上现代博物馆体制的发展,面临传统技术失传、技术裹足不前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所有博物馆从事专业古书画修复装裱的人员仅400人左右,相对于大量急需修复拯救的古书画作品来说如杯水车薪。

第四代传承人吴航宇从小酷爱书法、篆刻技艺,为今后古书画修复奠定了基础,自1998年独自一人人到山东济南市(有全国最大字画交易市场)潜心学习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字画修复装裱技艺,在中国书画装裱学院期间,师承田家壮(师从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修复大师孙孝江,曾参加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在地下侵蚀2100多年)的书画文物发掘修复工作,是主要负责人和修复主力,号称中国第一装裱修复大师。后来又跟着被誉为“中国第一装裱状元”的刘金涛大师进一步学习。)田桂芳夫妇(在学院期间师傅带领下修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明代文伯仁的山水图、康有为11米长画心手卷、嘉庆御笔立轴、徐渭梅竹立轴等一大批古旧字画修复工作),后拜师杨守谋(山东省书画装裱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装裱学院名誉院长,为抢救保护残损严重的宋·元·明·清及商喜·边文进·仇英·董其昌·黄慎·郑板桥等历代大家的稀世珍品做出了巨大贡献。出版有《中国书画装裱艺术》·《中国古旧书画艺术的鉴赏与修复》两部,共七十余万字,被列为全国专业教材。)在其口传身授下深造3年,苦心钻研,后深得刘金涛、孙孝江两位国家级大师的指导。在继承传承传统手工字画修复装裱技艺上卓有成效!参与修复博物馆文物以及私人藏家文物,修复拯救了大量残破损坏名家作品,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和好评。


【项目传承】

第一代传承人:张子华(1890-1960)

第二代传承人:刘金涛、孙孝江(1940--1980)

第三代传承人:杨守谋、田家壮、田桂芳(1980至今)

第四代传承人:吴航宇(21世纪初至今)

古书画装裱修复传承人吴航宇,1982年9月4日出生,汉族,籍贯为湖南省株洲市三门镇黄田村人。1998年独自一人到山东济南市(有全国最大字画交易市场)潜心学习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字画修复装裱技艺,在中国书画装裱学院期间,师承田家壮(师从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修复大师孙孝江,曾参加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在地下侵蚀2100多年)的书画文物发掘修复工作,是主要负责人和修复主力,号称中国第一装裱修复大师。后来又跟着被誉为“中国第一装裱状元”的刘金涛大师进一步学习。)、田桂芳夫妇(在学院期间师傅带领下修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明代文伯仁的山水图、康有为11米长画心手卷、嘉庆御笔立轴、徐渭梅竹立轴等一大批古旧字画修复工作),后拜师杨守谋(山东省书画装裱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装裱学院名誉院长,为抢救保护残损严重的宋·元·明·清及商喜·边文进·仇英·董其昌·黄慎·郑板桥等历代大家的稀世珍品做出了巨大贡献。出版有《中国书画装裱艺术》·《中国古旧书画艺术的鉴赏与修复》两部,共七十余万字,被列为全国专业教材。)在其口传身授下深造3年,苦心钻研,后深得刘金涛、孙孝江两位国家级大师的指导。在继承传承传统手工字画修复装裱技艺上卓有成效!参与修复博物馆文物以及私人藏家文物,修复拯救了大量残破损坏名家作品,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和好评。


【项目特征】

古书画、古书籍历经岁月,破洞、霉斑,甚至面目全非。 修复工作需要细致、耐心,高超工艺。 虽然科技已经更多更广泛的介入其中,但是以匠人传承手工修复的传统的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目前无可取代。从业者寥寥,且业界精英难觅。


【项目价值】

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近乎消失。所以,字画书籍修复手艺在这样信息化发达时代,存在的尤为艰难。

古书画、古书籍等都是不可再生艺术品,每一次的修复都是匠人技师手艺的体现。修补字画书籍,其实就是修复传统文化! 

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有近2000年的历史,但是懂的人少,从事的人更少,而今社会上会裱新画的人多,不会裱旧画。其次,国家各级文化馆、博物馆机构对裱画缺乏应有的重视,许多博物馆不专门设这一部门,而对于这种冷门且稀缺的技艺,也鲜有从业者愿意学习、从事的人本来就少而且无法仅仅依靠此技艺养活自己。

长期以来,书画修复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修复定价机制不健全。面对书画藏品频繁的交易,市场上却难以找到信任度高的修复商家,心爱的字画找不到可靠的商家修护。

古书画装裱修复行业,门槛高,懂的人少,尤其古旧材料稀缺且价格高昂,需要时间积累。行业在当地没有很好的宣传,业务不畅通,维持比较难,个体业者很难建立良好的口碑,更无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

作为行业的传承者,虽然前路荆棘满地,但我依然努力前行,并乐此不疲。